企业无论大小,采购管理都是大事。有数据显示:中国的制造企业采购成本一般占企业总成本的60%左右。在钢铁、石油化工这类重制造行业,采购成本更是高达75%以上。即便是服务行业,采购成本平均也达到35%。采购成本每降低5%,公司获利可增加25%以上。可见,采购管理对于企业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至关重要。然而,如何做好采购管理,很多企业在理念和具体实践中都存在着误区。
误区1:通过压价来降低成本
当降低采购成本的指标压力出现时,采购部门和人员往往会将降本目标实现的落脚点放在可衡量的财务指标上,主要就是采购价格成本。但实际上,采购总成本包括采购价格成本、交易成本、处理退货成本、物流成本、供货中断成本、客户不满意成本等多方面。只是采购价格成本更容易体现在量化指标,而其他隐形成本很难反映其中。所以,出于对指标完成的考量,采购部门自然会强调采购价格成本,而弱化甚至隐藏其他潜在成本。
误区2:采购就是货比三家
“货比三家”是很多企业常见的采购流程之一。要求采购人员在申报采购方案时提供至少3家报价,管理者选择一家价格合适的就行,通常都是价格最低的。这种方式简单直接,但也会出现一些问题:这3家供应商是怎样选出来的?为何同类别的采购会出现不同的报价?
其实,这里的误区并不在于“货比三家”方法本身,而是如何确保选出3家最合适的供应商进入比价环节。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采购组织,按照质量、成本等多种维度的要求制定规范的采购标准,进而约束采购人员的采购活动范围。
误区3:采购就是采购部门的事
采购关联着企业的生产、库存、销售等多个重要环节,而且采购总体成本的降低,乃至整个供应链的优化,都不是采购部门能够独自实现的,需要整个公司的参与。举个例子:如果要解决因延迟交货造成的供应中断成本,就需要研发部门、生产部门、生产计划、甚至销售部门之间的统筹配合;而新的供应商的拓展,或单一供应商供货瓶颈的突破,往往也需要采购、研发和生产部门的通力合作。
采购管理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一环,做好采购,才能更有益于供应链的良性运作。管家婆云财贸ERP可以针对采购问题,使用询价表来录入不同供应商之前的报价及数量,通过比价生单来确认不同供应商之间的最优价格,大大提高人员的采购效率、控制成本;也能通过品质检测流程,审核供应商品质问题,满足企业对原材料进行品质检验的要求;同时,系统的销售与往来管理还能帮助企业轻松解决与供应商的往来账款及查账、对账难题,实现在企业利润、客户满意度等多方面的提高,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